全链条协调、全流程帮办让优质项目在烟台快速落地
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5-02-22 14:06:27

  高水平的要素保障,是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早落地快见效的先决条件。打造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示范城市,烟台将如何让要素保障“跑起来”,为发展蓄势赋能?

  昨日举行的“三核引领 烟台担当”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烟台一系列要素保障的行动路径格外明晰:年内加快打造大南山生态文旅产业基地和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为市民呈现耳目一新的城市山体公园体系和精品海岸;年内至少建成绿色矿山16个,年底前绿色矿山占比达到90%以上,推动全市矿山建设持续向绿色、高效、安全转型;省市重点项目“一对一”配备包保领导、服务专员,以全链条协调、全流程帮办,让优质项目在烟台安心落地、敢于落地、快速落地。

  今年烟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魅力滨海岸线。坐拥丰富的山海资源,烟台将如何统筹规划,将其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今年,烟台将以大南山生态文旅产业基地建设和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打造为抓手,结合26个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实施,重点对大南山生态文旅资源做包装策划,对滨海一线文旅资源和服务设施进行提升,在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管理上的水准、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方面破题攻坚。”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鹏介绍,未来,大南山和滨海一线将分别打造可玩可赏、可停可游的城市山体公园体系和主题鲜明、场景丰富、公共服务设施可观可感可及的精品海岸,丰富市民游客山海旅游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具体到规划、建设,“山海上新”的进度表也逐步明确。吴鹏介绍,围绕大南山生态文旅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山海步道二期建设,通过山海步道串联起大南山的各处美景沿线个休闲驿站,让游客能从绝佳视角,尽览大南山的秀丽风光与城市的繁华景致,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交流空间。年内完成山海经水文化公园建设,为广大游客呈现别具一格的文化休闲胜地。做好公园相关配套建设,精心打造芝罘中学西侧、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西侧等公园重要出入口,细致开展公园路网体系与防火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路网体系,实现2025年防火季前不封山。“我们还将组织‘南山大穿越’活动,提高市民游客对大南山中央山体公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大南山成为城市生态文旅的闪亮名片。”吴鹏介绍说。

  围绕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烟台秉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理念,编制完成水上运动中心设计、芝罘岛详细规划等多个极具标志性的区片和节点规划,为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聚焦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实施烟台大学示范段和第一、第二海水浴场等重要滨海岸段的综合提升,全方位优化游客的游玩体验。稳步推进旅游大世界、世界设计公园两处旅游码头的建设,有力确保崆峒胜境项目的航线需求,进一步拓展滨海旅游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市民近年来崭新的“打卡地”,山海步道滨海段建设也正按计划有序开展,力争于今年“五一”前实现基本贯通,通过步道系统,巧妙地串联起滨海一线的特色景观节点,极大地丰富滨海旅游观光体验,打造出独具魅力的滨海文化旅游名片。

  身为闻名遐迩的矿产大市,矿产资源是支撑烟台产业高质量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烟台如何向矿产、矿山要效益?

  “今年,烟台将继续实施矿产资源绿色勘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落实矿山修复,重塑绿水青山风貌。”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琳介绍,全市矿山建设正逐步朝着绿色、高效、安全的方向稳步迈进,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矿产勘查阶段,烟台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及探矿权日常监管全过程、各环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驻烟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等研发应用一基多孔、钻探现场油污收集与泥浆不落地工艺等先进的绿色勘查工艺与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市有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绿色勘查示范,3个项目入选省级绿色勘查示范,6个项目入选省地矿局绿色勘查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均居全省前列。2025年,烟台市级层面将开展绿色勘查示范项目评选,优中选优,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勘查优秀经验做法,实现矿产勘查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

  不断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和步伐,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以三山岛金矿、夏甸金矿为代表的国家级绿色矿山为带动,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目前,我市已建成绿色矿山27个,年内至少再建成16个,年底前绿色矿山占比将达到90%以上。

  扎实推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累计完成355处废弃矿山修复工作,修复面积达3892.44公顷。矿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效果遏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去年,烟台成功争取山东黄渤海海岸带(烟台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海岸带”矿山修复示范工程和全国首个“陆海统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获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亿元,将利用3年时间组织做好项目实施,治理废弃矿山面积1052公顷,示范带动全市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提升。2025年将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年内将完成治理面积560公顷。

  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高质量的项目服务不可或缺。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鹏介绍,2024年,G228改建、华能电厂等首批25个省市重点项目“一对一”配备包保领导、服务专员,提供全链条协调、全流程帮办。

  聚焦重点项目推进的实际的需求,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定向选配服务专员工作。摒弃传统的职责局限,让服务专员打破边界,实际做到“一对一”“全流程”跟踪协助项目推进。专员们要熟练掌握建设项目从立项、土地转用与征收、供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直至不动产登记的全链条审批流程,强化所有的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杜绝出现“推诿扯皮”“流程卡顿”等现象。例如,项目规划审批环节的前置,项目立项批复后专员提前介入,主动与项目方沟通对接,协助同步开展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推行“四证齐发”。同时,专员还会实时跟进审批进度,遇上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通过这样的贴心服务,助力重点项目能够高效、顺畅地落地实施。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真实有效的项目开工作为关键依据,科学合理地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分级分类保障举措,对不一样、不同重要程度的项目进行精准分析,突出重点项目,实现土地要素的精准配置。无论是关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还是极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产业类项目,只要合乎条件,都能做到应保尽保,全方位支撑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让优质项目在烟台安心落地、敢于落地、快速落地,让土地规划服务专员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上一篇:邯郸市启动数字文旅项目融合科技推动旅游新体验 下一篇:文明和旅行部发布12条全国冰雪旅行精品线路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