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文旅体融合文章。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加快建设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25,天津文旅发展这部恢弘的交响乐奏响强音,令人充满新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头部企业等深度合作,开发一批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和文旅产品,实施“引客入津”行动和“天津礼物”计划。
前不久,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盛世华章 精彩津年”2025年春节期间十大系列文旅活动。同时,2025年全市春节期间重点旅游场景活动一并新鲜出炉,策划设计历史背景和文化主题游十大线路,掀起节日旅游消费热潮。
“打造城市剧目,讲好天津故事。可依托我市特色风貌建筑和历史街区,创作演出沉浸式主题剧目。”市政协委员、天津交响乐团钢琴独奏演员张乐建议,“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表现形式,根据城市故事和文旅特色,在展示宣传天津的同时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为一座城铸魂,在不停地改进革新的文化IP的火爆中得以彰显。2024年国庆假期,“无处不沉浸 打卡CITY SHOW戏剧之城国庆文旅活动”把整座城市化身沉浸式舞台。
话剧《日出》在惠中饭店楼下金街大铜钱广场的演出意外“出圈”,直接将天津的沉浸式演出推向了“next level”。在海河沿岸,在各具特色的桥边,历时7个月的桥边音乐汇,接连推出100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直接让艺术与生活实现“无缝对接”。百年张园依托原有建筑实景布置道具,融入互动演艺,创新推出沉浸式剧目《津门往事》吸引大量游客。曹禺故居,一众青年演员在游览过程中陆续登场,他们化身曹禺先生作品中的角色,还原剧中的经典场景,让游客们一饱眼福。“连锁不复制,一店一特色”,坐落于意式风情区商圈的钟书阁天津店在设计中融入城市本身的元素。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阅读、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理想场所,还成为天津的文化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
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在与文化演艺的联袂中“活”了起来。他们不仅装点了天津人日常生活中的闲暇,更让外地游客直呼过瘾。不少外地游客千里迢迢来到天津,只为赴一场惊艳之约,邂逅一次美妙的文旅体验。
相信这个春节,天津很热闹,天津人乃至外地游客的行程安排,也是满满当当,快快乐乐。在天津,他们一定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展览演出、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实施津派文化精品创作计划,办好天津音乐节等品牌活动
2024年,天津文旅的各项亮眼的数据着实令人振奋。从游客接待量来看,2024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这7个黄金假期里,天津累计迎来游客711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 622.9亿元。而2024年1月至11月,天津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4588.61万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游客旅游花费2751.04亿元,同比增长33%;游客人均花费1118.83元,同比增长18.7%。全年,本市共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和惠民演出1.3万场次,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2.6亿人次。这些统计数字背后是天津文旅市场的火热,是无数游客对天津的喜爱与认可,更是天津文旅发展不断攀升的有力见证。
2025乙巳蛇年春节来得早,京津冀三地“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各项活动已经开启红红火火的欢乐模式。腊八节当天,京津冀三地文艺界“送福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走进宝坻区。2025年京津冀春节戏曲晚会将于1月31日(正月初三)晚,在北京卫视、天津卫视、河北卫视同步播出。“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三地省级大馆联动、自然博物馆联动、古建博物馆联动、革命纪念馆联动和名人纪念馆联动举办特色活动
文体惠民,就是要以更多元的创意视角,推出更丰富,且百姓能够消费且乐于消费的文体惠民成果,从而满足不断的提高的精神需求。以文惠民,不是一句空谈,是实干的承诺,是实力的彰显。
以文润城,就是让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实现文化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
众所周知,洋楼文化是天津独居地域特色的一个名片。从历史风貌建筑的充分的利用到现代文旅项目的蓬勃兴起,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到都市时尚感的全新塑造。老建筑新玩法,天津这些“宝藏”洋楼焕新归来。这些著名的老建筑是名人故居、历史风貌建筑、不可移动文物,也是涵养城市的一个缩影和文化新IP。
庆王府持续探索优化品质内容,在推出“王府音乐会”系列高雅演出活动之后,又开启了“城市艺术建筑”系列画展,立体式传播津派文化。北洋法政学堂旧址,在2024年重磅回归大众视野,让游客们能更全面地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与伟大人格。2024年以来,大理道5号樘院、花园老街文旅商业综合项目、花园路5号吉鸿昌旧居相继焕新亮相
这些老建筑不仅在商业开发中恢复并丰富了故居的使用功能性,更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建筑文化与艺术文化交织共融。这里面曾经发生过的历史、蕴含的文脉、留存的珍贵记忆,也一并在人们视线中书写新的历史。
说到文化新IP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动画项目,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出品、西青区委联合出品的10集电视动画片《鲤鱼娃娃》将于近期播出,体现面对困难但不屈服于困难、接受挑战并且能战胜挑战的“运河精神”。
植根天津本土地域资源,创新民俗文化形式,把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现代艺术相结合,将国漫与富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杨柳青年画、大运河历史背景和文化相结合,打造代表“津韵文化”的国产原创动画片精品。以文润城,就是要讲好天津故事、河海故事、中国故事,传承文化自信。
前不久,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毕轩语跟随“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采访团来到古文化街采访,被这里深深吸引。“天津古文化街很有名,这是我第一次来。感觉这边的业态融合特别好,有小吃、有文创店、有咖啡馆,很适合游客游玩。我也感受到中国味儿、天津味儿、文化味儿、民俗味儿。”
天津是一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民间传统文化在此赓续传承,外来文化也在此生根发芽,中西文化在此交融汇聚,以各自的姿态滋养城市。
作为纽约茱莉亚学院在海外的首个分校,天津茱莉亚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传承其延续百年的独特传统,把“原汁原味的茱莉亚体验”带到中国。在五年的发展中,学院不仅通过开放日等活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更通过乐季精心策划的演出展现茱莉亚致敬传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办学理念。
此外,天津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天津文旅局继2023年公布《天津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之后,2024年又推出6条红色资源体验线路,这些革命遗存被重新梳理,绘制成津门的“红色地图”。它们承载着革命先辈的英明果敢与担当抱负。这些信仰之光,以焕新之姿呈现在大家面前。随着红色线路的不断丰富,这座城市的风骨,正在告诉我们,幸福是怎么来的,我们该如何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承红色文化,为城市守文脉,铸忠魂。
文旅体融合发展,是可以激发城市活力,带动产业兴盛,更多赋能城市新属性的。以文兴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优市场环境,促进文旅商贸深层次地融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相统一,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这也是接下来,本市文旅体融合的布局和方向。
“佛罗伦萨小镇商圈将文商旅体全融合发展,布局体验型的综合商圈,激发大运河周边的经济活力,提供更多的商业可能性。”市政协委员、威特集团首席运营官张颖委员说,“佛罗伦萨小镇商圈商业模型布局涉及零售、赛车、体育体验、文化艺术教育、团建、研学等版块,现已形成微度假游体验区。且集团在乡村振兴版块逐步布局,把服务做上去。后续将以更完善的体验经济呈现给众多购买的人。”
去年,天津城投集团盘活了小洋楼、风貌建筑11万平方米,带动了国内外的游客26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6亿元。市人大代表,天津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鹏和记者说:“我们将积极地融入海河文化带、景观带、经济带的培育和建设中。2024年,经过改造的摩天轮商圈火爆,摩天轮吸引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创下了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津湾广场游客突破170万人次。2025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盘活的经验,继续深入挖掘资源,进一步为商贸文旅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多年的希望成了现实。”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前不久撰写的新年寄语中谈到。“天津是北方以年俗浓郁著称的城市,俗称天津卫过大年。天津人创造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年文化,如杨柳青年画、天津吊钱、各种各样的花会,使天津的年味独具特色和魅力。在第一个成为世遗的中国春节到来之年,我们要把春节过得更加亲和温暖、热热闹闹,并欢迎中外朋友都来天津过大年,一领今日天津的风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一年的发展大计就在今朝。文旅体全融合发展,蓝图绘就,蓄势待发!
index_100331971){ alert(您已浏览到最后一页); return false; } $(#Content_100331971+count_100331971).show(); });
天津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原局长(兼) 李洪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科学技术创新大会在津举行 成立研究院 签署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试运行 手机安全回收利用第一单从天津发出
南开区与一中心医院、天津大学医学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建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