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海区认真贯彻习文化思想,深入落实文化强国战略部署,积极践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关要求,精心培育了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这一些企业以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传承企业基因、以文化凝聚团队智慧,实现了企业文化与公司发展的深层次地融合与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把我区企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公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首期推出的是把“家”文化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企业而言,“家”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更是经营创效的法宝。多年来,海化集团通过深耕海洋化工领域多年的实践,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海化“家”文化。
该文化以“以人为本”为坚固基石,积极倡导员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海化、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海化”理念,并将其深度融入公司发展的所有的领域,精心构建了一套既完整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建设体系,深刻推进了员工与企业价值的共促融升,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保障。
以党建作为引领企业文化发展的指南针,海化集团构建起“四梁八柱”的红色管理体系,通过实施红色堡垒工程、红雁领航工程、红色阵地工程和红链赋能工程,成功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化党旗红”党建品牌,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
在此基础上,海化集团确立“打造幸福海化,建设现代化一流公司集团”的目标,围绕“五面先锋旗”打造“五个一流阵地”,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开展“三亮三创”等活动激发党员活力,鼓励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以“四大抓手”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基层,构建了“1+5+25+35+N”的展馆体系,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创新实施“11244”党建提升新模式,通过明确党建目标、优化党建结构、强化党建措施等,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海化集团“家”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关爱与成长。通过开展“员工关爱示范旗”活动,推行关注、关心、关爱、关怀、关切“五关工作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员工需求,将温暖送至员工的岗位、家庭、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在人才引育方面,海化集团畅通管理技术技能通道,加强研发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持续开展“远航”“YOUNG帆”“青苗”等培养计划,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262人,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海化集团还建立“岗技薪点跑道工资制”,构建了薪酬高地,并落实了企业年金、岗位工资普涨、年度晋档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收入水平和获得感、幸福感,一般员工的年收入较2017年实现了翻番。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海化集团“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更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合力。
海化集团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紧盯前沿技术,全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了企业的“两翼齐飞”。在这一过程中,集团将创新驱动与“家”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动能。
通过开展“降本增效标杆旗”活动,纯碱厂仪表车间积极对标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不断汲取经验知识,使自身始终走在创新创效的前列,这种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成为了“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化集团还创新了“点线”目标管理方法,构建了精细、高效、立体的管理体系,在2024年得到全面推广,成为全国管理创新标杆,不仅彰显了海化集团在管理创新方面的实力,也进一步丰富了“家”文化的内涵。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海化集团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市级科研平台6个。这一些平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纳滤精制卤水技术”的国际领跑,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成果成为“家”文化中引以为傲的亮点。
创建“幸福海化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成为展现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窗口;组织“青春有我海化有我”文体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展现员工精神面貌,引导员工树立“以厂为家”理念;强化文体活动阵地建设,举办篮球、羽毛球、演讲等文体活动及大型文艺汇演,创作《海化之歌》并荣获全国银奖,将企业文化推向新高度……
此外,海化集团还构建了“八位一体”大宣传格局,实现无障碍沟通,通过加大先进人物的选树力度,成功树立了一批批榜样,激励着全体员工不断前行。同时,海化集团坚持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自2021年以来,还累计捐赠1404万元用于扶贫及社会民生事业,展现了企业文化中的担当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海化集团通过“家”文化建设,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并荣获了“行业十大创新企业”、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多项荣誉称号,为企业“做强做大做新做优”提供了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