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下载官网
天孚通信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半岛下载官网    发布时间:2025-05-01 09:43:38

  公司定位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先进光学封装制造服务商,专门干高速光器件的研发、规模量产和销售业务。近年公司主营的光器件产品的应用领域由光通信行业向激光雷达等领域延伸拓展。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并购,在精密陶瓷、工程塑料、复合金属、光学玻璃等基础材料领域积累沉淀了多项全球领先的核心工艺技术,为全球客户提供多种垂直整合一站式产品解决案。经过十九年发展,公司已形成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包括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和先进光学封装业务。

  公司立足光通信领域,长期致力于各类中高速光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下游客户提供垂直整合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高速率同轴器件封装解决方案,高速率BOX器件封装解决方案,AWG系列光器件无源解决方案、微光学解决方案等。

  公司依托现有成熟的光通信行业光器件研发平台,利用团队在基础材料和元器件、光学设计、集成封装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积累,扩展为下游激光雷达等客户提供配套新产品,包括了基础元件类产品和集成器件产品。

  公司拥有专业的跨国研发、管理人才团队,坚持“万品入精、质量120、匠心天孚”的质量方针,秉承“以研发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运营为基础”的经营理念,依托公司建设的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在精密陶瓷、工程塑料、光学玻璃等基础材料领域积累沉淀了多项全球领先的工艺、专利技术,形成了波分复用耦合技术、FA光纤阵列设计制造技术、TO-CAN/BOX封装技术、并行光学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技术和创新平台;并通过产品线垂直整合,不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持续提升客户价值。

  公司积极地推进全球产业布局,利用区域人才优势,目前已形成苏州和新加坡为全球双总部;日本、深圳、苏州多地设研发中心;美国、香港、深圳、武汉为销售分支;江西和泰国为双量产基地的全球网状布局。凭借卓越的创新研发能力、垂直整合能力和高效运营能力赢得全球主流客户的信任与深度合作。

  公司基于光通信产业持续多年打造形成的多材料、多工艺、多技术路线能力平台,在光通信产业外,持续探索与光器件核心能力高度相关的跨领域协同发展,发掘公司新业务增长点,抓住科技快速迭代升级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机遇,促进公司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上半年,国内外新经济业态蒸蒸日上,AI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带来算力需求的迅速增加,推动了全球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扩容建设。

  在此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行业整体高景气度,围绕三年战略规划,坚持专业化发展经营,在治理层的指引和管理层的带领下,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坚持大客户导向和创新驱动,抢抓市场机遇,组织精益生产,聚焦核心业务,规划全球布局,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1)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27%;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4亿元,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2.66%。

  (2)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其中第二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亿元,环比第一季度增长34.58%。

  报告期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因全球AIAI技术的发展和算力需求的增加,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对高速光器件产品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推动公司有源和无源产品线业绩增长。

  从产品结构看,光通信板块两个应用市场差异较大。其中电信通信方面,市场对光器件产品的需求量开始上涨较平缓;数据中心方面,全球数据中心持续扩容,市场对高速光器件产品的需求持续稳步增长。

  光通信业务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压舱石,是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光通信行业,充分把握AI发展市场机遇,围绕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先进光学封装制造服务商的定位,提升核心业务能力,特别是推进高速率器件业务提质扩容,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大品质保证力度,最大限度保障客户需求。

  加速全球布局是公司拓展市场,并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为提升海外客户服务能力,加强全球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拓展,公司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报告期内海外新加坡总部平台和泰国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序推动。截至报告期末,泰国生产基地部分车间已部分投入运营,新加坡总部已运营。海外业务布局将长期助力公司充分的利用全球区位竞争优势,提高本地响应能力,实现用户差异化市场需求。

  规范管理是业务快速地发展的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QCD(质量、成本、交付)运营管理能力,特别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要抓手,通过数据建模和大数据分析减少浪费、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精进内部业务流程,积极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转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打造高效的智能制造体系,MES、ERP、PLM等信息系统陆续迭代升级,推进精益化、信息化、自动化生产,助力打造质量为先、高效运营的数字化工厂。

  研发是公司发展的引擎,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源泉。公司长期保持对行业技术发展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关注前沿动态,深度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以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助力客户新产品成功和持续降本。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1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20%,同比增长76.64%。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内部研发能力,培养高素质研发团队,通过校招社招联动批量引入研发骨干人才和后备梯队,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重点研发攻坚下一代产品,实现用户需求,努力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公司基业长青的关键保障。做好质量工作,关键是意识,要点是体系,重点是细节。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万品入精、质量120、匠心天孚”的质量方针,以顾客满意为企业目标,将质量方针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取得了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进入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通行证。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缺陷预防、持续改进和顾客满意度,确保在供应链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高速率器件需求持续增长,在提升客户交付量的同时,公司通过人机料法环的全面清单式排查,有效预防了扩产重大品质问题的发生,为客户提产提供有力的产品品质保证。

  报告期内,光通信行业持续稳定增长。根据光通信行业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数据,预计2024年光模块整体市场增速有望超过40%,其中数通光模块增长预计最为迅速。预计2025年,行业还将增长20%以上,2026-2027年增速将继续维持在两位数以上。

  近年来,随着国内光模块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对海外云计算厂商的供应增加,中国厂商占全球光模块收入的比重保持在较高水平。LightCounting数据显示,2018-2023年中国光模块厂商收入占全球光模块收入的比重在25-35%之间;随着国内市场在芯片等方面的突破,国内通信、数通领域的国产化需求均将持续增加。

  从国内需求看,一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达383.7万个,占我国移动基站总数的31.7%,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我国移动通信探索形成了“超前预研、标准引领、体系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进入高速发展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增速超过20%,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受市场内生算力需求驱动,及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我国数据中心总体布局持续优化,协同一体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近年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参照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ADAS渗透率预计从2023年的6.3%增长到2030年的87.9%;美国ADAS渗透率有望从2023年的4.9%上升到2030年的69.9%。ADAS的快速渗透,将推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Frost&Sullivan预计,2026年全球车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7亿美元,2030年预计增长到872亿美元。

  光器件产业链可分为“光芯片、光组件、光器件和光模块”。光芯片和光组件是制造光器件的关键元件;光组件主要包括陶瓷套管/插芯、光收发接口组件等,现阶段中国是光组件产业全球最大的生产地,市场竞争激烈。将各种光元组件加工组装得到光器件,多种光器件封装组成光模块。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组件、光器件等产品。

  经过十余年砥砺耕耘,公司在精密陶瓷、工程塑料、光学玻璃等基础材料领域积累沉淀了多项全球领先的工艺技术,形成了Mux/Demux耦合制造技术、FA光纤阵列设计制造技术、BOX封装制造技术、并行光学设计制造技术、光学元件镀膜技术、纳米级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微米级制造技术、陶瓷材料成型烧结技术共八大技术和创新平台,为客户提供垂直整合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新价值。

  公司成立近二十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能力,始终坚持中高端市场定位和高品质产品理念,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光器件核心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

  公司2018年至2023年连续六年荣获亚太光通信委员会和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评选的“中国光器件与辅助设备及原材料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奖项,连续多年被行业主流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万品入精的天孚品牌已被海内外多家客户信赖。

  激光雷达上游主要是光器件和电子元件,核心组件主要有激光器、扫描器及光器件、光电探测器及接收芯片等。激光雷达下游应用领域较为丰富,包括了早期的测绘、军事到新兴的高级驾驶辅助、机器人等领域。其中激光器目前以海外厂商为主,光器件以国内厂商为主。

  公司在光器件领域有较为深厚的技术和工艺积累,能为激光雷达厂商定制提供符合各项性能要求的光器件产品,并具备快速规模上量的交付能力。激光雷达厂商因为技术路线各异,涉及对光器件需求的产品形态和技术指标也不尽相同,公司目前已为部分激光雷达厂商提供批量产品交付,同时为海内外多个不同技术路线客户提供研发送样验证,产品覆盖多样类别光器件,公司力争长期为更多主流激光雷达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光通信元器件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850万个,下降5.31%,这主要是受产品结构影响,部分零组件无源产品产量下降;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806万个,增长19.70%;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8.67亿元,增长133.48%。以上产能、产量数据中包含了公司内部产品线、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订单情况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无限便利和可能,公司愿景是“畅通光纤网络、连接美好生活”,作为业界领先的光器件制造商,公司始终坚持“万品入精”理念,为人类美好的生活提供稳定、敏捷的光连接产品。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光器件企业,深刻理解全球不同客户的差异性需求,为客户提供最优综合产品解决方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成就客户、厚德载物、人才第一、合作共赢”,客户满意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公司全员围绕客户快速反应、帮助客户商业成功,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公司积极倡导“保持热爱、创新进取、高效执行、团队协作、止于至善”的企业精神,守正出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竞争如何白热化,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质量基线,好产品永远是王道。引导全员专注客户的真实需求,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以四千万精神(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匠心打磨每一条产品线。使公司各产品线新产品上市时效、产品功能、可靠性、工程能力一致获得客户好评。

  经过近二十年砥砺耕耘,公司形成了波分复用耦合技术、FAU光纤阵列设计制造技术、TO-CAN/BOX芯片封测技术、并行光学设计制造技术、光学元件镀膜技术、纳米级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微米级制造技术、陶瓷材料成型烧结技术、PLC芯片加工测试等技术和创新平台,并且通过自有资金建设、股权收购等方式逐步扩大战略产品版图,目前已具备光收发模块上游配套光器件较为齐备品类的器件研发、规模量产能力以及先进光学封装能力,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公司为客户提供对应的光器件垂直整合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通过从原材料成型,零件设计制造,成品组装,到测试/封装,全工序厂内生产,垂直整合产业链,有效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公司定位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先进光学封装制造服务商,依托多技术平台优势,和客户共同研发新产品,从概念研发、小批量试制、到大规模量产,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无源器件的优势在于其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一致性、数据离散性好等特性。光电集成有源产品业务依托于公司在无源器件和有源封装方面的技术沉淀积累,多产品线垂直整合,可为客户提供多种封装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建有江苏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苏州研发中心实验室可以完成材料、光学、机械、环境多学科实验测试和失效模式分析,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在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和先进光学封装制造方面持续深化公司研发设计和工艺开发能力,长期保持公司在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同时也为客户新品研发提供强力支持,助力客户高速率新产品加速成功转产。

  公司在苏州、日本、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汇聚海内外技术菁英,参与客户前端研发设计,专注于光器件及光学领域前沿设计开发与创新。公司拥有上百项专利技术,能为客户提供多种应用场景的光器件整体解方案。

  公司拥有专业的跨国研发、管理人才团队,秉承“以研发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运营为基础”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全球产业布局,并利用各地区位人才优势,逐步完善苏州和新加坡为双总部;日本、深圳、苏州为研发中心;美国、新加坡、香港、深圳、武汉为销售分支;江西和泰国为双量产基地的全球网状布局,推动业务全球布局,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选择。

  公司逐步完善以苏州为中国总部,新加坡为海外总部,江西与泰国为量产基地的全球网状布局,满足国内海外不同客户需求,公司守正创新,财务规范,业务稳健、制度流程完善、设备先进、客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全员客户服务意识强。

  公司拥有业界领先量产能力,每年有过亿只产品服务全球客户。全流程信息化系统贯穿整个产研销过程,是自动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智慧工厂。

  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光通信实验室、专业的品质管理团队,倾力打造高一致性、高可靠性光通信行业品质标杆。公司在研发、运营中精进流程管理,不断优化公司制度和企业标准,全方位建立了各部门、各岗位的标准化作业规范,逐步完善苏州和新加坡双总部,向分子公司管理输出的管理模式,为公司国际化规模化发展做了制度、人才上的准备。公司持续加强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沟通和运营效率。公司推动精益生产,削减八大浪费、提升制造效率和运营效率,并且结合客户需要,持续升级公司运营管理体系。

  公司以“万品入精”的理念持续服务客户,专注通信行业近二十年,以较强研发能力、稳定品质、快速响应与交付赢得多家业界主流客户的信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光通信光器件领域核心材料、器件的研发生产,近二十年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积累了海内外业界主流优质客户,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凭借较强的研发能力、良好的品质口碑、快速响应服务能力、规模化量产能力、稳健务实的运营能力,成为多家业界主流客户的首选供应商。

  近年来,进一步深度贯彻本地化服务策略,通过自主投资和股权收购等形式,形成了立体化分工协作的全球销售技术支持网络,践行大客户战略,持续提升大客户的本地服务能力和快速响应速度,更紧密地配合客户进行早期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产品的规模交付。

  公司依托建成多年的光器件研发平台,利用团队在基础材料、元器件、光学设计、集成封装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积累,扩展为下游激光雷达等领域客户提供配套新产品,包括基础元件类产品和集成器件产品。激光雷达用光器件产品虽已规模量产,同时海内外多个客户处于送样验证阶段,但总体量产时间较短,量产客户暂时相对较少,多客户送样验证是否能顺利通过转量产并取得更多大批量订单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新领域产品下游需求不足或公司产品竞争力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公司新领域产品拓展不达预期,可能无法对公司长期业绩产生正向影响。

  公司主营的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和先进光学封装制造服务占公司总体收入比例较高,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全球电信、光纤连接、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市场等,受光通信行业市场需求景气度影响较大,与全球电信运营商及数据中心云厂商资本开支相关性较高。虽然过去多年全球光通信网络整体建设持续向好,资本性开支持续增加,AI人工智能的发展加速了对算力的需求,从而推动公司业绩持续提升,但如果全球电信网络、光纤连接、数据中心建设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未达预期,或者国家支持政策发生改变,或者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升级迭代等可能致使公司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减少、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将导致公司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海外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超50%,同时公司部分原材料和设备源自国外进口,未来国际贸易争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相关国家贸易政策发生变化。公司为此设立新加坡总部和泰国工厂推进全球业务布局,同时持续落实供应链全球多元化,但若涉及公司进出口业务相关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发生明显不利变化,可能会对公司的采购、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光器件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大多数产品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虽然公司毛利率在过去数年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加剧,若未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而产品单位成本受制于原材料成本、产品技术工艺成熟度和管理效率提升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未能同步下降;以及泰国工厂投产初期因为员工熟练度和产能利用率需要逐步提升等原因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国内,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建设的高速光引擎项目,毛利率相对较低,随着募投项目逐步增加销售收入,可能会降低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为此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组合,加大产品线自动化开发力度,推动降本增效,努力控制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随着AI人工智能、硅光技术等新领域应用、新技术方向的逐步兴起,光通信光器件产品技术升级速度较快,需要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才能保持其产品的技术领先,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公司核心技术不能及时升级,或者核心产品无法长期持续满足客户要,公司产品将存在被替代的风险,导致无法获取足量的订单,从而造成公司盈利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于2021年2月完成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的发行工作,项目募集资金净额77,704.67万元。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相应增加。由于本次募投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从项目实施到投产实现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上述期间内,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短期内有极大几率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故公司短期内存在净资产收益率下降、每股收益被摊薄的风险。



上一篇:以“四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落实落地 下一篇:中山公用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推荐查看